2009年4月2日星期四

拼凑残缺~游圆明园遗址之追思


一直以为,从字里行间认识圆明园就足够了;然而,当双足踏上遗址的刹那,才惊觉自己的肤浅。有股无形带强烈的感觉油然而生,五味杂陈,甚难形容。
穿梭在苍凉的废墟里,我学会用另外一种角度去解读,尝试重新了解圆明园。我望着“劫后余生”的残垣断柱,借助眼前的一景一物,让散乱的思绪逐步拼凑起来,好好寻思,模拟自己跨越时空,翻阅皇室当年的奢华和没落。。。
圆明园规模可谓空前,由清朝六代帝王,共用了一个世纪半的时间完成,是一座奇珍异宝的精品宝库,价值连城,所耗费的人力与财力是难以估计的。园内汇集了园林艺术和人类智慧,展现高超的水平。不仅如此,在排外情绪强烈的年代里,皇家宫苑不可思议的出现欧式宫殿建筑群;东西方的风格相融合一,为建筑文化交流史开创新的一页。东方人移天缩地的本事折服了世人,因此为圆明园多了个美名——“万园之园”。 圆明园的前半生高不可攀,气势非凡;但又有谁预料得到,掏尽清王朝心血与精力的华丽宫苑是哀乐频奏,后半生只是化为废墟一堆。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掠夺,放了一把烧了三天的无情火,这场“火劫”并非厄运的终结。1900年西方列强干下“木劫”暴行。辛亥革命时则碰上军阀等败类盗运石料,“石劫”后的圆明园留下触目惊心的残石断壁。日治时期粮食短缺,农户为了开田种稻,就入园占地,平山填湖,一代名园的山形水系已经面目全非,“土劫”导致它的昔日光辉正式划上了句号。
这些劫数暴露了人性的贪婪,我把它叫作“心劫”,因为人的良心都被洗劫一空,荡然无存。经过浩劫的洗礼,那些屹立不倒的石柱、残垣断壁、零乱石堆,构成一幅最震撼、最真实的画面。侵略者企图将所有罪证永远埋在废墟里,他们万万想不到,自己的恶行却因为废墟而完完全全被揭发,是嘲笑、揶揄更是讽刺!留予后人见证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,感悟世间的无常。
如果历史改写,圆明园安然无恙、完美的呈现在后人面前,或许没人会去在意历史犯过什么错,甚至不会记取任何国耻,这样的美似乎毫无意义。今天残缺不全的圆明园遗址极具魅力,后人有了完整的线索,去拼凑完整的真相,对之前失去的一切有了完整的交代。

思念是一杯浓浓的茶

爱喝茶乌,因为是对母亲的思念,一种无法言喻的窝心。
小时候住在乡村,父亲在一座小岛上做生意,母亲每天早上在到岛上去之前,都会预先泡一壶茶乌,让不爱喝咖啡的孩子随时有茶可喝。珐琅制的茶壶置放在常年不用的大方形灶上,灶比我的腰还高,当时的我不到十岁,大约七、八岁吧,想喝茶只要双手一撑,整个身子就顺势跳上灶去倒茶喝。瘦小的身形,或半蹲或盘坐,在灶上享受母亲掏爱心冲泡的茶,甜甜的,充满幸福的感觉。
长大后, 纵使我极爱咖啡诱人的香味,基于胃痛问题,也只能闻闻咖啡香。对于茶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, 即使体质关系,医生曾劝告少喝为妙,但已经是一种戒不掉的瘾,我深陷其中、也乐在其中。
母亲病逝后的十几年,我习惯早上一杯茶乌下肚,仿佛是在跟她道早安。有时候,觉得疲倦或是承受某种压力时,我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呷口茶;感觉母亲就在旁打气,给予鼓励;遇上开心的事也会喝茶,觉得母亲会在身边跟我分享无上的喜悦。
我无法理解这是什么心态,惟一能够解释的是:思念是一杯浓浓的茶,在舌尖回甘,不苦不涩,在思绪里散发淡淡幽香、在岁月里缓缓地累积甘甜。